2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成立五周年十大影響力案件》,入選其中的“‘蜜胺’發明專利及技術秘密侵權案”所涉及的專利號為201110108644.9、名稱為“節能節資型氣相淬冷法蜜胺生產系統及其工藝”發明專利由三聚陽光撰寫。該專利在對應案件中助權利人最終獲償6.58億元,刷新國內知識產權維權紀錄。 該專利是一件三聚氰胺制備技術專利,于2011年申請、2013年授權,并于2014年獲評中國專利優秀獎,代理師為三聚陽光總裁張建綱。該專利曾于2017年被提起無效宣告,請求人主張專利缺少系統控制參數等必要技術特征,卻未能在周密撰寫的權利要求面前占得便宜,最終由國家知識產權局維持有效。實際上,該專利在撰寫過程中,基于充分的現有技術檢索,從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出發,已經進行必要技術特征的提煉和上位概括,有力保護了專利技術。 當時,三聚陽光對權利人的三聚氰胺制備工藝采取了全面的專利布局策略,覆蓋產品全產業鏈,包含終、中間產品的制備、檢測、相關裝置及分離工藝等。這一策略具有廣泛的國際視野,延伸至歐美、日本、韓國、俄羅斯、中亞等國家和地區。在布局方式上,結合了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的優點,確保了產品的全方位合理保護。該專利后續獲得了百件優秀中國專利、中國專利優秀獎等多個專利獎項。 三聚陽光的專利布局策略不僅在理論上有價值,實際效益也十分顯著,如此前最高法判決賠償2.18億元,直接開創了我國法院針對同一工程項目判賠總金額最高紀錄,加上后續的和解金額,專利權人總獲償6.58億。 綜合來看,三聚陽光撰寫的高質量專利,以及周到的專利布局策略,不僅為權利人在法律上提供了堅固屏障,更助其在國際市場確立了顯著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