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嘉賓致辭:傳遞行業認可與美好祝愿
二、戰略發布:以全局視野繪制長遠發展藍圖
在三聚陽光25周年慶典的重要時刻,集團總裁張建綱帶來了《三聚陽光發展回顧及未來戰略》,全面梳理了過去五年的發展歷程,并擘畫了企業面向未來的戰略藍圖。
在過去五年中,即便遭遇了疫情爆發、國際形勢復雜多變以及國內經濟環境的挑戰,三聚陽光依然在“人才優先、全產業鏈、大客戶、信息化智能化”四大戰略方針的指引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公司不僅實現了團隊規模的翻倍增長,還大幅增強了專業服務團隊的整體實力。通過不斷優化服務質量,三聚陽光在行業內的排名穩步上升,并成功代理了一系列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重要案例。公司在應對挑戰時展現出了強大韌性與創新能力,這一系列進展也為公司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并進一步鞏固了三聚陽光在知識產權服務領域的領先地位。
未來集團將繼續以人才優先作為核心動力,加快國際化步伐,依托香港公司這一重要橋頭堡,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同時為全球高新技術在中國的落地提供堅實的知識產權保障。與此同時,集團也將繼續深化大客戶戰略與信息化智能化戰略,不斷提升服務能級與核心競爭力。
三、主題演講:聚焦前沿趨勢共話知產價值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劉海波教授以《AI時代的知識產權管理》為題發表主題演講。他指出,隨著生成式AI的廣泛應用,企業在專利撰寫、檢索、審查等環節面臨效率提升與“幻覺”風險并存的新挑戰。當前知識產權管理模式亟需升級,應從傳統“經營、研發、IP協同”向AI時代的新范式轉變,重點關注人才管理、數據知識產權、商業秘密保護及AI相關專利版權制度建設。他強調,只有通過技術與制度雙輪驅動,才能構建適應AI發展的高效、可持續知識產權管理體系。
聯想控股副總裁于浩博士在《科技創新與IP戰略》的主題演講中,結合自己25年IT與知識產權領域的實踐經驗,分享了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IP戰略演變。于浩博士早期在外企采用“地雷戰略”進行大面積專利布局;在理光期間探索技術內生與市場外化的運營模式;加入聯想控股后,聚焦前瞻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孵化,并強調IP的綁定賦能。他指出,當前IP戰略已進入精細化階段,需借助AI等新技術提升專利撰寫、檢索等流程的效率。同時,應推動國外成熟技術在中國市場的二次開發,實現技術外生與本地化融合。
最后,他提出全景IP戰略,從技術、產業、生態三個層面進行系統布局,通過高校合作等方式提前介入早期技術投資,助力企業商業戰略發展。他表示,只有將技術創新與IP管理深度融合,才能支撐企業的長期競爭力,共同推動中國知識產權事業邁向更高水平。
三聚陽光集團法律業務總監周美華律師在《專利訴訟策略與實施》的主題演講中,通過多個具體案例深入探討了如何有效應對復雜的專利糾紛,并分享了寶貴的實戰經驗。她回顧了格力與奧克斯的經典專利侵權糾紛案件,展示了復雜訴訟程序及策略選擇對最終勝訴的重要性,詳細分析了多輪反制措施的應用,如提起專利權屬訴訟、無效宣告等手段,并展示了如何利用國外證據成功使對方專利全部無效。
周美華律師指出,專利越經過反復挑戰反而可能變得更“扎實”。在專利無效程序中,一項專利越是經歷多次無效挑戰并成功維持有效,其法律穩定性就越強。每次專利被維持有效的決定都會確立一些對權利人有利的事實或法律解釋,只要這些認定未被推翻,后續的無效審查合議組通常會遵循這些已有的事實或法律認定。這表明高質量專利不僅需要撰寫精良、授權穩定,更需在實際對抗中經受住考驗,成為真正具有商業價值和技術壁壘的核心資產。
此外,她還討論了權利要求解釋在專利授權和確權程序中的關鍵作用,以及訴訟過程中證據保全和法院取證的重要性。她介紹了不同法院對證據支持的態度和做法,講述了單方檢測加公證、單方司法鑒定加檢測以及法院組織的司法鑒定等方法在認定侵權中的應用,并分享了實際操作中的注意事項。這些內容為理解和應對復雜的知識產權糾紛提供了重要指導。
三位嘉賓的演講內容涵蓋理論高度、實踐深度與未來廣度,既有對當下AI變革趨勢的敏銳洞察,也有對企業IP戰略演進的系統總結,更有對專利糾紛應對的實戰總結。這些觀點不僅為企業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制定更加科學、高效的知識產權策略提供了有力參考,也為中國知識產權制度建設與服務體系完善注入了新的思路與動力。
四、新書發布:《專利力量》——見證創新背后的硬核支撐
在論壇現場,三聚陽光隆重舉行了新書《專利的力量》的揭幕儀式。此書由三聚陽光董事長張杰親自執筆,凝聚了他多年來的行業實踐經驗和對知識產權發展的深刻思考。作為中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洪流的見證者、參與者和建設者,張杰通過本書系統闡述了專利在推動科技創新、賦能企業發展以及構建國家競爭力中的核心作用。
新書發布啟動儀式上,張杰董事長邀請嘉賓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管理學教授、BiMBA商學院前聯席院長楊壯教授,南開大學英才教授、經濟學院博士生導師、濱海開發研究院副院長賀京同教授,北京中建協認證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海山博士,北京大學全球健康發展研究院首席實務專家劉長征博士,以及北京盛心技術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捷博士共同登臺,為《專利的力量》揭幕。
五、知產對話:共話高質量發展下的知產機遇與挑戰
在主題為《知識產權賦能高質量發展:機遇與挑戰》的圓桌對話環節中,來自政府、司法、學術界及企業界的多位重量級嘉賓齊聚一堂,圍繞知識產權展開了一場高屋建瓴、思想碰撞的深度交流。
本場對話由北京市專利代理師協會秘書長杜中擔任主持人,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顧問、國家知識產權局國際合作司原司長呂國良,江蘇省知識產權局原局長朱宇,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原主審法官彭文毅,北京科技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張武軍以及小米集團法務部法務總監劉超等專家,共同探討知識產權在全球創新體系中的作用及其對高質量發展的意義。
在討論過程中,呂國良通過詳實的數據展示了全球知識產權申請的增長趨勢,并強調了PCT(專利合作條約)對促進跨國企業進行全球布局的重要性,能夠反映一家企業的國際化程度,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利用PCT途徑提交國際專利申請,這一數字的增長也帶動了全球化創新水平的提升。
朱宇從提升產業段位的角度出發,深入剖析了中國知識產權制度建設的意義及其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貢獻。他特別提到,盡管我國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但當前仍面臨一些挑戰,如創新成功率不高、專利的價值與質量仍有待提升等問題。因此,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治理創新是實現國家產業段位提升的關鍵。
彭文毅分析了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現狀與未來趨勢,強調作為法官需要提升大局觀,深入了解行業與市場,以實現權力和各種利益的平衡。他還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包括引入技術調查官專家制度、加大保護力度、完善賠償制度、實施懲罰性賠償措施,以及打擊惡意訴訟與阻礙創新的行為,以此來更好地賦能制度,支持創新發展。
張武軍教授在分享中緊扣“高校專利質量不高、轉化困難”以及“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瓶頸”兩大核心議題,深入剖析了當前我國高校在知識產權創造、保護與運用過程中面臨的結構性問題。同時,張武軍教授也表達了對校企協同、行業共建的強烈期待。他呼吁高校與企業、服務機構加強合作,共同探索高價值專利的培育機制,推動高校知識產權成果與市場需求有效對接。
劉超則分享了小米在知識產權精細化管理、風險防控及海外運營方面的實踐經驗,突顯了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管理深度融合的重要性。他通過具體案例說明了如何利用AI技術提高效率,加強知識產權管理,從而支持企業的國際化進程和持續競爭力。
本次圓桌對話匯聚多方視角,既有政策層面的戰略思考,也有司法實踐的經驗總結;既關注高校科研成果的轉化難題,也回應企業在海外布局中的現實需求。各位嘉賓從不同維度剖析了知識產權在支撐科技創新、優化營商環境和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中的核心作用,為新時代下如何構建更加高效、開放、協同的知識產權生態體系提供了寶貴的思路與建議。
六、慶典晚宴:分享成長與信任的力量
七、精彩瞬間:值得被銘記的力量與溫度
每一個精彩瞬間,都是三聚陽光25年來堅守與成長的生動注腳。這些值得被銘記的溫度與力量,不僅點亮了這一場慶典,也照亮了通往下一個輝煌25年的前行之路。
“三聚陽光?廿五載知新”知識產權賦能高質量發展論壇暨25周年慶典活動已圓滿落幕。正如張杰董事長在致辭中提到的,二十五載不過是歷史一瞬,回望來時路,我們努力拼搏獲得的上百個行業獎項,遠不及客戶誠摯的信任更加珍貴。我們致力于成為最受尊重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這份尊重隱藏在每次專業服務中的實干勁和專業范。要實現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持續躍升,唯有讓知識產權真正活躍起來。只有強大起來,才能讓每一份創新擲地有聲,讓創新者輕裝上陣,讓每一個企業家都能勇立潮頭。